作者: 來源: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發表時間: 2023-05-08 08:58
菏澤,居山之東。依“河”而生,因“禾”而豐,融“合”而興,成“和”之美,遂知“菏”之名。
一、 菏澤,依“河”而生
菏澤,依“河”而生。九曲黃河,浩蕩入魯,既成就了菏澤沃野千里、畫廊美景,賦予菏澤豐饒的資源,同時也把她的桀驁不馴揮灑在了菏澤大地上。1855年黃河改道重走齊魯大地,加劇了山東地區尤其是菏澤地區的水患?!叭陻€錢三年墊臺三年建房三年還賬”是504平方公里菏澤灘區群眾的真實生活寫照,如何走出這種困境,讓菏澤人一度傷透了腦筋。
一方面,穩住灘區,守好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橋頭堡”。破立并舉,首要在破,就是要打破這種困境,讓灘區群眾過上幸福生活,2017年以來,山東省編制實施《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菏澤市作為黃河灘區遷建的主戰場,率先響應,全力推進,累計投入150多億元,筑村臺、建社區,配套建設學校、醫院、商超、社區服務中心和鄉村振興車間等設施。灘區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壯美畫卷雛形已現,但是,也應該清醒地看到,由于灘區長期以來以發展農業為主,“黃患”肆虐導致工業基礎設施貧乏,產業基礎薄弱,再加上缺乏人才資源,個別鄉村振興車間還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真正讓灘區群眾“富起來”還有一段路要走。實現灘區高質量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吸引年輕人尤其是高學歷人才返鄉創業,鼓勵灘區群眾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殖業,做好農業產業鏈的強鏈、延鏈和補鏈工作,盡快打通灘區“穩住”和“致富”的最后一公里。
另一方面,講好黃河故事,謀劃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讓沿黃縣區共同唱響菏澤版新時代“黃河大合唱”。黃河故道和現在的黃河河道沿岸形成的畫廊美景是菏澤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把黃河大堤風景廊道和黃河故道綠色長廊作為紐帶,串聯起6個沿黃河和沿黃河故道縣區,通過充分挖掘沿黃、沿黃河故道的莊子、水工、康養、民俗、農耕、紅色、生態等資源,進而大力發展以農業研學、農耕農事休閑、民俗文化體驗等為主的黃河風情文化旅游產品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講好黃河故事應該集中優勢資源打造獨具菏澤風情的沿黃文化廊道,盤活黃河沿線的豐厚文旅資源,推進“黃河故事”和“牡丹故事”有效銜接,進而融合為“菏澤故事”,形成關于牡丹的“黃河故事”大有可講,關于黃河的“牡丹文章”大有可作,兩個“品牌”交相輝映,兩個主題“雙向奔赴”的菏澤文旅工作新格局。既讓灘區有產業可發展,又讓灘區有文化可傳承,才能真正讓“黃河灘”蝶變為“幸福灘”。
二、菏澤,因“禾”而豐
菏澤,因“禾”而豐。菏澤歷來是農業大市,也是山東省優質糧食作物和農副產品的主產區之一,全市糧食總產量連年穩定在140億斤以上,所有縣區都獲得過“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商品糧調出量占全省的1/4,是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糧袋子”。
一方面,穩農業是興工業的基礎,高質量發展呼喚農業新作為。前期,菏澤市已經非常重視加強農業領軍企業培育,持續推動“農業大市”高質量發展,銀香偉業等6家企業被認定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省農產品加工業示范企業達到39家,這也為菏澤有條不紊地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了較為堅實的產業基礎。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的是,產業發展集約化程度不高,關聯性強的農業項目沒有進行一體化推進,龍頭企業沒有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仍然是制約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的瓶頸。培育特色農業、發展高效農業,推進農業龍頭企業由“家族企業”向現代管理企業轉型,引進更多農業專業技術人才,應該成為菏澤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作為”。
另一方面,立足現代農業,帶火食品經濟,不僅讓食品帶來“熱量”,更要帶來“流量”。憑借豐富的農產品資源,菏澤加快培育優勢特色產業,讓農產品更“好看”“好吃”。其中,菏澤牡丹、曹縣蘆筍、燒牛肉、烤全羊、成武黑蒜、陳集山藥等一批批特色“菏”味走上全國乃至全球食客們的餐桌。外地游客來到菏澤,一日三餐都有多種多樣的選擇,僅就早餐而言,既可以品嘗香酥獨特的菏澤“面泡兒”和“胡辣湯”,又可以光顧聞名天下的“單縣羊肉湯”,還可以體驗一下別有風味的“香油水煎包”和“油茶”,另外還有“單縣老雞湯”“曹縣小魚湯”“巨野罐子湯”等特色早餐組團出戰,隨時準備挑戰食客們的味蕾。說起正餐,菏澤“烤全羊”的實力絕對不容小覷,特別是“宇宙中心”曹縣“烤全羊”,外酥里內,焦香四溢,讓人大快朵頤,稱得上是曹縣挽留八方游客的“制勝法寶”之一。谷雨前后,牡丹綻放,牡丹花蕊茶、牡丹咖啡、牡丹糕點成為這個季節的“花樣網紅”,特色“牡丹宴”更是一度成為菏澤各大酒店餐廳的“招牌”,下一步,如何立足特色農業,打造網紅食品,綻放流量經濟,讓“單縣羊肉湯”如同“蘭州拉面”遍地開花,讓“曹縣烤全羊”如同“淄博燒烤”火遍全網,讓“菏澤面泡”如同“文和友臭豆腐”身價倍增,讓一道道“珍饈美饌”有溫度、有能量、更富流量,真正成為邀請游客奔赴菏澤的“邀請函”、講好菏澤故事的“新名片”,更應該引起諸多思考。
三、菏澤,融“合”而興
菏澤,融“合”而興。2022年,菏澤市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4000億元大關,連續4年穩居山東省第8位。過去10年,菏澤的經濟總量由“全省墊底”到“躋身中游”,成為山東發展速度最快、綜合實力提升最明顯的市之一。近年來,菏澤牢牢把握“突破菏澤、魯西崛起”的重大機遇,謀劃了工業強市、產業興市、質量立市的發展藍圖,在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鏗鏘有力、行穩致遠。
一方面,謀篇布局、強筋壯骨,讓“后來居上”迸發新時代活力?!巴黄坪蕽?、魯西崛起”戰略實施以來,菏澤市緊緊抓住并用好各項政策機遇,成效十分明顯。菏澤重點謀劃打造“231”特色產業體系,尤其是全力打造生物醫藥和高端化工“兩大核心產業”,取得明顯成效。菏澤現代醫藥港全力打造業態一流、產業一流、模式一流生物醫藥產業生態圈。尤其是園區實行的“園區共建、設施共用”模式,為企業提供標準化廠房租售和個性化訂制代建,讓企業拎包入住、輕松創業,直接吸引了全國不少研發加生產的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落戶。2022年,菏澤市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產值833億元,2023年有望突破千億元,將成為菏澤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極。
龍蟠科技作為國內精細化工和新能源電池材料龍頭企業,擁有23項磷酸鐵鋰電池核心技術發明專利。自2021年落地菏澤鄄城,龍蟠科技項目從最初投資3個多億的單體項目,經過兩年的膨脹發展,衍生成為投資過80億元、分6期實施的產業園項目,刷新了菏澤市鏈條式產業項目落地建設的“新紀錄”?!捌髽I吹哨,政府報到”的貼心服務增強了企業跟進投資的信心,龍蟠科技決定把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繼續落地到菏澤,并積極推薦贛鋒、天齊等國內領先的上游企業與菏澤方面對接。
今年山東省又啟動實施新一輪突破行動,這對菏澤實現加快實現后來居上無疑注入了強大動力。山東省新一輪行動計劃直接涉及菏澤市的有174條支持政策,菏澤市進行逐一細化,進而明確為183項具體工作任務。這些政策和任務,涉及39個牽頭部門,覆蓋10個縣區和幾乎所有工作部門。誠然,靠自己的骨頭長自己的肉,強筋壯骨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于是弱鳥必須先展翅,人勤春來早,奮斗正當時,呼喚菏澤突破發展、后來居上的新征程又吹響了新的號角!
另一方面,騰龍換鳥、造血生肌,“花樣菏澤”需要綻放“花樣經濟”。牡丹和電商是菏澤產業融合發展的兩張亮麗名片,近年來,菏澤發揮優勢,推動牡丹產業從單純觀賞到“接二連三”融合發展,目前共有生產加工產品達11大類、260多種,2022年牡丹產業總產值達102億元。4月16日,搭載著菏澤市首批芍藥鮮切花的南方航空CZ3126航班在菏澤牡丹機場順利起飛,該航班將按計劃經廣州中轉載運芍藥鮮切花至美國洛杉磯。這將有效助力菏澤鮮花出口全程時效,耗時由過去的5天以上,大幅縮減至48小時以內,將極大提升菏澤萬千花農努力開拓國際市場的信心。據悉,2022年,菏澤芍藥銷量突破6000萬只,收入達3億元,2023年銷量預計突破1億枝大關。除此之外,“菏澤造”高鐵剎車片、高鐵座椅在國內、國際市場上都占有很大份額,菏澤人民一面享受著高鐵站開通帶來的諸多生活便利,一面又給我國高鐵事業的發展貢獻著“菏澤力量”;近年來,菏澤淘寶村、淘寶鎮數量穩居全國地級市首位,電商名片越擦越亮,全網爆火的“宇宙中心”曹縣便是菏澤電商產業集聚發展的“前沿陣地”。
牡丹產業、芍藥鮮花產業、電商產業、漢服產業、高鐵配套設施制造,一路走來,從菏澤“制造”到菏澤“智造”,再到菏澤“智創”,許多“好品山東”的身影從菏澤走來,“牡丹之都 花樣菏澤”正綻放出嶄新的“花樣經濟”新形態!
四、 菏澤,成“和”之美
菏澤,成“和”之美。近年來,菏澤城市發展日新月異,政府與人民群眾一道,同心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城建水平快速提升,道路飛線、亂扯亂擺亂掛現象被快速有效清理,校園里,誦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稚嫩童音在教室里回響;鄉村文化大院內,村民在做健身操;街道旁,各具特色的文化墻圖文并茂,吸引著路人的目光;公園里,大型LED屏播放著“道德模范”的故事……信仰堅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文明城市畫卷在菏澤這片大地上正徐徐展開。
一方面,錨定和諧宜居“大”目標,做足穿針繡花“細”功夫。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有效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一座城市的和諧宜居不僅應該是全體市民的所期所盼,更應該是各級各部門勠力同心、團結奮斗的目標?!按蟆蹦繕藚s要一以貫之“細”作為,要堅持細心規劃,更加注重服務功能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實現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天藍水綠;堅持細致建設,讓海綿城市、韌性城市的建設理念處處可見,“繡花”功夫抬眼可觀,城市基礎設施短板得到快速高質量補齊;堅持精細管理,應用數字化創新手段;要仔細瞄準“城市痛點”,常規體檢,“對癥下藥”,確?!八幍讲〕?。功夫“細”到家,必然“飛線成花”,有力有序推進棚戶區改造,實現城市建設舊貌換新顏;打造“牡丹花開”志愿服務品牌,實現文明善舉處處可見;打通城市斷頭路,疏通城市交通造血動脈;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打造“智慧城市”;清理疏浚城市水系,共同守護碧水藍天;同心共創全國文明城市,讓菏澤大地和風拂面、高光閃耀。一串串秘鑰在手,必然解碼菏澤城市發展蝶變,一雙雙巧手“繡花”,必然繪就幸福菏澤嶄新畫卷!
另一方面,補齊短板強縣域,同譜幸福城鄉新篇章。在和諧宜居菏澤建設層面,菏澤市堅持高點定位、統籌謀劃,十個縣區(功能區)沒有一個掉隊,各縣區因地制宜,利用資源稟賦,發揮特色優勢,全力推進城鄉人居環境同步提升,將提升幸福感的工作做到了群眾心坎里。在成武文亭湖畔,“水上公交”的標識牌很是醒目,游客和市民可以乘船環游整個縣城,也可以在中途站點下船上岸逛一逛“郜城水街”和“相馬灣商業街”,當地居民甚至可以乘船出門到超市購物、到工廠單位上班。若不是現場泛舟湖上,很難想到在北方的小城竟然能夠體會到“水韻江南”的意境!湖中心的鳥島上,大蒼鷺、夜鷺、池鷺、白鷺、琵琶鷺、牛背鷺,冬季有白天鵝、灰鶴、大雁、赤麻鴨、綠頭鴨等十幾種鳥類上千只鳥兒在這里繁衍生息、嬉戲打鬧,好不熱鬧。夜晚華燈初上,許多游客選擇來這座小城夜游,遠離都市喧囂,近水、近橋、近良木靈禽,燈光勾勒出悠閑的線條,摩天輪旋轉出優雅的弧線,而這些,都是宜居新菏澤的一個縮影。
五、菏澤,知“菏”之名
山之東,何以知澤?山之東,以“菏”名澤。相傳上古菏澤境內有天然古澤菏澤、古澤南有山曰菏山、古澤東南流出之水曰菏水。千年已去,滄海桑田,如今這里大河奔流、牡丹綻放,風調雨順、物產豐饒,通衢四省、產業興旺,崇文厚德、和諧宜居。
今年的4月7日、8日、9日,菏澤分別舉辦了第32屆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游節開幕式、2023世界牡丹大會、菏澤牡丹國際傳播論壇,中外專家學者齊聚菏澤,以花為媒,向世界開講牡丹故事。今年的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游節開幕式采取線下開幕式與線上直播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啟動環節融戲曲、武術、舞蹈、雜技等多種地方特色表演為一體,同時配以煙花、水火、無人機,營造時尚潮流、氣勢磅礴的開幕式現場氛圍。大型水上實景演出《盛世芳華·牡丹頌》充滿菏澤文化特色,運用百米全息幕投影、激光玄幻特效、霧森、VR高科技等藝術表現手法,為菏澤打造了一場震撼視聽藝術盛宴。以花為媒促交流,4月9日,由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中國外文局主辦,中共菏澤市委宣傳部、中國外文局文化傳播中心承辦的“菏澤牡丹國際傳播論壇”在菏澤會盟臺會議中心舉行。圍繞“打造中華文化標識,向世界講好菏澤牡丹故事”主題,四海賓朋相聚暢談,共商牡丹國際傳播策略、同繪合作共贏美好愿景。這場思想交流盛宴從成果展覽、主旨演講到圓桌研討、發起海外牡丹園建設倡議,凝聚起與會嘉賓、專家學者搭建中國連接世界的“牡丹橋”的共識。
回望菏澤十年發展,圖南亦可料,變化也鯤鵬;展望未來,菏澤人民定當不負深情似海、厚望如山,凝心聚力譜寫和“菏”之美!山之東,何以知澤?山之東,以“菏”知澤。(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兆鋒 通訊員 王亮 劉逸帆 報道)